原本要嚐鮮的日式料理公休,不知道要吃什麼?所以就到之前一直被吸引目光的家鄉園來嘗鮮了。
話說,住在東區三年多,經過這家店N次,竟然都沒有踏進來過。
所以,要與一家新餐廳邂逅也是需要緣份。
這次有用心的要寫介紹文,所以就有拍上菜單。
等待上餐,順手拍了沾醬瓶
原本丁丁問說:我們點這樣會不會太少?
我說,不會啦!各一個主食,再一個配菜,剛剛好。
果然,事情不會像憨人想得那麼簡單~~~什麼剛剛好?根本爆量了......
擔心大家不知道量的多寡,特地放了小going的鑰匙一把做比對。
麵量,基本上就是一般到麵店點大碗麵再多些。(我都吃小碗ㄟ)
滿滿的豆芽菜加上Q度極佳的麵條,有別於在其他家麵館吃到的麻醬麵。
他們的麻醬麵不單單只有芝麻醬的香氣,還多了一股類似豬油的香味。
吃起來香氣滿溢嘴中,但卻不會濃郁到嗆口。
當一口豆芽菜加一口沾滿醬料的麵條一起入口,可以感覺到大大的滿足。
吃完這碗的感想就是─爽、飽、滿足。
五彩的色彩告知,這碗酸辣麵有著滿滿的料。
翠綠的蔥花除了提味,更是勾引著食慾。
他們的酸辣麵湯頭屬於較淡的口味。
不會嗆辣(不喜歡有些店家靠胡椒粉創出辣的味道,結果害我噴嚏一直打)
不會死酸(不喜歡有些店家加了白醋,反而很人工的死酸,反而令人生膩)
家鄉園的酸辣麵是淡淡的微酸、淡淡的微辣,超級適合丁丁這種淡定的人。
果然獲得他一個大拇指,讚!
登登~最近一直吃的紅油炒手
要畫單的時候,丁丁還問我說:我們是要吃遍全台南的紅油炒手嗎?
(笑......)
家鄉園的紅油炒手,可以說是我最近吃了五六家的第一名
第一,他的皮薄餡多(上回那個只有厚厚的麵皮的是發生什麼事?),一口咬下,有濃濃的肉汁混著外頭的紅油,超級搭;
第二,蔥夠多(吃辣的就是要有蔥),蔥可以解掉肉與油帶來的膩感,而共同譜出順口的詩篇;
第三,醬料好(ㄟㄟㄟ~那家只用辣油就想敷衍了事的店家看到沒?),入口時,除了辣還會有熟悉的辣油味跟還有一點胡椒粒與八角的香氣衝入口鼻。
三者搭配下來,此樣料裡真的是口、鼻、感官通通獲得滿足。
這只是初訪耶!下次要嘗試水餃我都想好了。
大家快期待一下我下一次的分享吧!